传真:025-86881000
邮箱:sssc@issas.ac.cn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麒麟街道创优路298号
2025年10月31日-11月2日,第四届中国土壤学会碳中和与全球变化学术论坛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土壤学会碳中和与全球变化专业委员会主办,复旦大学承办,联合多家国家级及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共同协办。来自全国90余家高校与科研单位的2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上海,共议土壤生态系统在服务国家“双碳”战略中的关键作用。
开幕式由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聂明教授主持。中国土壤学会碳中和与全球变化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南京农业大学邹建文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我国土地利用变化是巨大的碳汇,与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共同对“双碳”目标的贡献潜力可达约20%。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党委书记陈浩明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副主任王佳伟研究员分别代表承办单位与协办单位致辞,强调了多学科交叉融合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性。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世荣系统阐述了森林土壤固碳机制与提升路径,提出了保护天然林、发展混交林、推行生态轮伐等增汇措施。美国哥伦比亚大学Lewis Ziska教授揭示了气候变化导致水稻营养品质下降、砷含量升高等风险,强调了遗传多样性在应对危机中的关键作用。华中农业大学黄巧云教授发现了"有机相互作用"主导的土壤新碳积累机制。中国科学院大学薛凯教授首次证实产甲烷古菌可直接利用木质素产甲烷,革新了传统认知。
会议期间,还设立了“气候变化与土壤关键元素耦合过程”、“土壤碳循环与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与土壤健康”、“气候变化与低碳韧性农业”及“人工智能与碳循环模拟”五个专题分会场,数十位学者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
此次论坛的召开,深化了对陆地碳循环过程的理解,促进了多学科学术交流与合作,为通过科技赋能国家“双碳”目标与绿色低碳转型凝聚了共识与力量。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