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025-86881000
邮箱:sssc@issas.ac.cn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麒麟街道创优路298号
2025年8月16-20日,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林芝召开。会议由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土壤侵蚀专业委员会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整治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西藏农牧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水土保持学报》编辑部、《水土保持研究》编辑部、《水土保持通报》编辑部、陕西安塞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陕西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联合承办。本次大会以“世界屋脊 生态高地 水土保持”为主题,旨在加强我国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及时跟踪国内外研究前沿,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推广新技术和新方法。大会汇聚了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8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300余名专家和师生代表。
大会开幕式由西藏农牧大学万丹教授主持。西藏农牧大学党委书记张兴堂代表承办单位致开幕词,希望与会嘉宾深入交流、分享成果,共同推动我国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事业的不断发展,同时表示西藏农牧大学将全力以赴,为此次学术年会的圆满召开提供周到的服务与保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黄思光在开幕式上致辞指出,水土保持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更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明确提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指明了方向。西藏作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区域,其水土保持工作直接关系到长江、澜沧江等重要江河流域的水源保护。本次年会汇聚全国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土壤侵蚀防治与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副理事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冯浩研究员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正迎来重大发展机遇。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学科重要性日益凸显。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共同推进学科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升学科影响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西藏自治区水利厅总工程师崔晓宇致辞表示,水土保持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期待大家畅所欲言、深入交流,碰撞思想火花,分享真知灼见,将前沿理念转化为具体方案,将学术智慧凝聚成行动合力,为推动水土保持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智慧与力量。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风宝研究员代表主办单位在开幕式上致辞,他回顾了我国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科的发展历程,指出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希望与会专家能够围绕土壤侵蚀机理、水土保持新技术、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等议题深入交流,为推动我国水土保持事业发展贡献智慧,以引领全球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科的发展。
大会邀请了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中心乔殿新等11位专家作特邀主题报告。本次大会除主会场的11个特邀报告外,还设置了“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2个)、“土壤侵蚀防治与水土保持新技术”“土壤侵蚀环境效应”“水土保持与生态安全”“《水土保持学报》青年编委与青藏高原专题”等5个议题 6个分会场80个专家报告和4个学生专场52个研究生报告,展示了水土保持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烈讨论与深入思考。
大会闭幕式由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方怒放研究员主持,对研究生报告颁发了认可证明,并对志愿者进行了表彰。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四川农业大学郑子成教授对大会进行了总结发言。
19日,与会代表考察了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中国科学院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

考察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考察中国科学院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