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025-86881000
邮箱:sssc@issas.ac.cn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麒麟街道创优路298号
2025年10月31日−11月2日 中国·上海
会议介绍
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发挥土壤生态系统在固碳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关键作用,中国土壤学会碳中和与全球变化专业委员会拟于上海举办"第四届碳中和与全球变化学术论坛"。本次论坛由复旦大学承办,联合多家国家级及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共同协办,旨在提升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本届论坛以“土壤碳中和与全球变化应对”为主题,围绕土壤资源与环境、全球变化生态学、农业绿色转型等学科前沿,聚焦气候变化与土壤关键元素(C、N、P等)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耦合机制、深层土壤碳库的动态变化及其气候反馈效应、土壤健康维持与低碳韧性农业协同发展路径、人工智能与模型模拟等新技术在碳循环研究中的应用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旨在进一步加强各学科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与协同合作,推动土壤生态系统碳中和等多学科交叉研究及技术应用创新,为实现社会经济全面绿色转型和“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会议时间和地点
时间:2025年10月31日−11月2日
地点: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法学楼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土壤学会碳中和与全球变化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复旦大学
协办单位:
湿地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全国重点实验室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
植被结构功能与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
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上海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植物高效碳汇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
农业农村部东南沿海农业绿色低碳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过程课题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气候变化与农田系统应对课题组
拟邀请专家报告
刘世荣院士、朴世龙院士、王艳芬教授,持续更新……(排名不分先后)
分会场及召集人
专题一:气候变化与土壤关键元素耦合过程
聂明 复旦大学
王梓萌 复旦大学
肖可青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汪玉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专题二:气候变化与深层土壤碳循环
朱彪 北京大学
罗忠奎 浙江大学
李金全 复旦大学
专题三:气候变化与土壤健康
蔡鹏 华中农业大学
单军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陈鸿洋 东北林业大学
王新新 复旦大学
专题四:气候变化与低碳韧性农业
王佳伟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朱春梧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宋练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宋青峰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专题五:人工智能与碳循环模拟
王旭辉 北京大学
洪松柏 北京大学
李湘怡 复旦大学
会议日程安排
日期
时间
内容
10月31日
14:00−22:00
会议报到注册
11月1日
8:30−9:00
开幕式
9:00−12:00
大会特邀报告
14:00−18:00
分会场报告(Ⅰ-Ⅴ)
11月2日
8:30−12:00
分会场报告(Ⅰ-Ⅴ)
会议重要时间节点
会议开放注册时间:2025年9月10日
注册优惠截止时间:2025年10月24日
酒店预订截止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参会费用及发票
1、会议收取注册费用于会议材料、场地租用、餐饮等。“会议注册费”统一由中国土壤学会收取,并开具“会议费”发票。支持微信、支付宝、银行转账、现场扫码支付、现场刷卡(包含公务卡)。会议注册费标准如下(元/人):
参会身份 |
土壤学会会员 |
10月24日及之前 |
10月24日后 |
教师、博士后 |
是 |
1800元/人 |
2000元/人 |
否 |
2000元/人 |
2200元/人 |
|
学生 |
是 |
1400元/人 |
1600元/人 |
否 |
1600元/人 |
1800元/人 |
中国土壤学会会员代表享受注册优惠政策(缴费时需出具中国土壤学会会员证,学生会员免费注册)。
2、缴费方式一:银行转账。
转账信息如下:转账时请务必备注:“2025土壤碳中和+参会代表姓名”。
开户名:中国土壤学会
帐 号:4301010809001064640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南京分行成贤街支行
行 号:1023 0100 0190
联系电话:025-86881930
3、缴费方式二:扫码转账。
转账时请务必备注:“2025土壤碳中和+参会代表姓名”。
4、缴费方式三:报到现场缴费。
报到当天在现场刷卡或扫码支付。
5、开票信息提交:
开具会议注册费发票请扫描会议手册(参会时发放)中的二维码后提交信息。
会务组联系方式
聂明:13816633805,mnie@fudan.edu.cn(会务总负责人)
李金全:15618329723,jinquanli@fudan.edu.cn(会务学术负责人)
王新新:17612145567,wangxinxin@fudan.edu.cn(会议注册、住宿、会务发票、会务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