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壤学会微信公众号

学术交流
联系我们
办公室电话:025-86881532,86881992
传真:025-86881000
邮箱:sssc@issas.ac.cn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麒麟街道创优路298号
分支机构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分支机构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态专业委员会暨第九届全国土壤生态与健康学术研讨会第二轮通知
来源:  作者:  点击次数:466  更新时间:2025-07-07  【打印此页】  【关闭

甘肃·兰州

2025年8月14-16日

土壤是陆地生态功能与环境稳定的基石,也是支撑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系统。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碳达峰碳中和以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等国家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土壤生态学的发展已步入国家需求与基础研究深度融合的关键时期,逐步成为现代土壤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研究领域的热点。深入揭示土壤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维持机制,推动土壤健康管理与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提升,不仅是土壤学科发展的核心方向,更是新时代土壤生态学者服务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使命。

为促进学术交流、加强合作创新,推动土壤生态学领域的研究与发展,由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态专业委员会主办、兰州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承办的第九届全国土壤生态与健康学术研讨会拟定于2025814-16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本次会议将汇聚来自全国各地土壤生态学、土壤微生物学、土壤动物学、土壤生物化学及植物营养学和生态学相关学科和研究方向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和企业代表,共同分享学术成果、交流前沿的学术见解、并探讨土壤生态学未来发展与创新方向。我们诚邀各界同仁积极参会,共同推动学科的繁荣与发展。现将会议有关事项预通知如下:


一、 会议题:

1、土壤动物与土壤健康  (召集人:蒋瑀霁、李琪、刘婷、李银生、栾璐)

2、土壤微生物和植物互作 (召集人:李孝刚、王天舒、马超)

3、土壤食物网与多功能性 (召集人:焦硕、赵杰、姜瑛) 

4、草地土壤生态学研究 (召集人:刘永俊、刘满强)

5、根际生态与作物健康 (召集人:胡凌飞、李建刚)

6、全球变化与土壤生态 (召集人:冯兆忠、戴中民、蔡延江、赵发珠、纪洋)

7、新型污染物与生态修复 (召集人:孙明明、廖汉鹏)

8土壤动物分析技术的培训课主讲人:陈小云、俞道远、孙静)

 

二、主办单位: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态专业委员会

主任:刘满强

副主任:冯兆忠、孙明明、李孝刚、李建刚、胡凌飞、蒋瑀霁、焦硕

委员:于瑞鹏、马超、王天舒、王光州、王冲、王敬、成艳红、朱同彬、危晖、刘永俊、刘任涛、刘婷、孙新、李金全、李银生、李琪、李雅颖、汪明霞、张卫信、张玉龙、张达斌、张林、张敏娜、陈林、赵杰、贾宏涛、栾璐、高贵锋、常亮、蔡延江、廖汉鹏、熊武、戴中民

 

三、承办单位:

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草地微生物研究中心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四、时间与地点:

日期:2025814日至816

地点:甘肃万寿宫大酒店(兰州市七里河区河湾堡西街52号)

酒店交通:

1、兰州机场酒店(约83公里):中川机场至城关区线路轨道交通1号线:中川机场乘中川机场至城关区线路到东方大酒店(兰州大学)站下车,换乘轨道交通1号线(陈官营方向)到土门墩站下车(C口出),步行800米到酒店,中川机场乘出租车到酒店约200元。

2、兰州站酒店(约15公里):轨道交通2号线轨道交通1号线:兰州站乘轨道交通2号线(东方红广场方向)到东方红广场站下车,站内换乘轨道交通1号线(陈官营方向)到土门墩站下车(C口出),步行800米到酒店,兰州站乘出租车到酒店约35元。

3、兰州西站酒店(约3公里):轨道交通1号线:兰州西站乘轨道交通1线(陈官营方向)到土门墩站下车(C口出),步行800米到酒店,兰州西站乘出租车到酒店约15元。


五、交流方式:

特邀报告、口头报告、研究生论坛、学术墙报


六、会议墙报:

本次大会设置墙报展示区,请已投稿的参会代表自行制作墙报(规格宽90cm,高120cm),会议报到当天提交给会务组。墙报内容要求新颖、未公开发表、图文并茂且简明扼要。

 

七、部分特邀报告专家(排名不分先后):

张佳宝 院士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沈其荣 院士 南京农业大学

徐明岗 院士 山西农业大学

徐建明 教授 浙江大学

刘羽 研究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梁文举 研究员 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姚槐应 教授 武汉工程大学


八、土壤动物分析技术培训

我国土壤生态学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土壤动物学的相关分析方法一直落后于研究思路的快速发展,并经常成为研究新发现的束缚,尤其成为刚刚进入该领域的年轻同学或学者最大的困扰。基于这一长期以来的共识,本届专委会决定在今后的每届会议上都将组织一次“土壤动物分析技术的培训课程”,为广大的初学者提供实用的技术支持。本次培训课程围绕三大类土壤动物,分别代表大中小型动物。今后根据大家的需求反馈和师资资源,每一届会议可能都有所侧重,并适当增加土壤动物生态学关键的数据分析、科学作图和论文撰写方面的内容。我们要求每一位授课老师基于自己的亲身工作进行讲授,例如,授课内容要结合基础或理论知识的介绍,既要全面,也要重点讲授从采样到鉴定的实践操作,同时结合通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反映当前技术发展的趋势。换句话说,我们希望内容仍以不可完全替代的形态技术为主,但是也会结合通用的分子技术。另外,为加强初学者的学习效果,我们还要求授课老师要结合真实的土壤动物标本进行展示,加快大家对土壤动物技术要领的掌握。最后,每一位授课老师都会留下联系方式,方便大家在研究中获得持续的帮助。通过这种更直接的培训和互动,希望强化初学者对基本规范的掌握,增强大家在研究过程中运用相对标准化的分析技术,以方便不同研究之间的比较并减少由于技术原因导致的失败;在另一方面,严谨的标准化技术也同时促进了研究成果的顺利发表。总之,专委会希望通过此举来减少大家在分析土壤动物方面的困惑,并且在今后的每届年会中不断聆听反馈和改进内容。本次培训课程共历时约1天时间(每类土壤动物的授课时间约2小时;计划于816日下午主会场的会议结束后开始,817日中午12点之前结束,约1天时间)。培训课程对象面向注册本次会议的年轻学者,不单独收费。以下是本次会议中几位主讲老师的简介:

陈小云微生物学博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土壤线虫形态学鉴定方面的专家。长期从事土壤线虫生态与系统分类研究,聚焦于线虫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指示价值。20余年来致力于线虫方法学、土壤线虫食物网机制和恢复技术研究,发展了线虫食物网的能流分析方法,拓展了线虫功能性状的测定体系,为土壤生态过程研究和健康评价提供了关键支撑。本次培训将系统讲解土壤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原则、线虫的高效分离技术、形态学鉴定方法与功能性状的测定要点,同时介绍线虫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技术路径,助力线虫初学者掌握从野外采样到实验室分析的完整技术流程。

俞道远,生态学博士,南京农业大学生态学系教授。长期从事土壤动物(弹尾虫)多样性与演化生态学研究,具有丰富的野外考察和实验工作经验,研究区域涵盖中国青藏高原、主要林区和草地等多种典型生态系统,并参与欧洲、澳大利亚、南非等地的国际合作考察项目。以弹尾虫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物种多样性调查与编目工作,重点研究了弹尾虫功能性状及基因组的演化规律、多样性形成机制及其地理分布格局,同时关注了弹尾虫对农业活动的响应。本次培训将系统讲解弹尾虫多样性研究的技术流程,包括标本采集与保存规范、形态学鉴定特征与技巧、功能性状选择与测定方法、分子实验操作及物种界定标准等,助力弹尾虫初学者系统掌握从野外采样到实验室分析的完整研究方法。

孙静,生态学博士,成都工业学院副教授,蚯蚓分类与进化方面的专家。潜心致力于蚯蚓分类鉴定及进化研究20载,积累了深厚的理论造诣与实践经验。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多样的生境,从自然保护区到农业用地,从湿地到干热河谷,采集并鉴定的蚯蚓样本覆盖20余省区,发现新物种百余种,已公开发表70余种。在我国蚯蚓关键类群——巨蚓科,远盲蚓属和腔蚓属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我国蚯蚓分类学及生物多样性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此次培训将系统讲解蚯蚓分类鉴定方法与技巧,涵盖蚯蚓分类鉴定的理论基础、外业采样标准化流程、形态学鉴定特征解析、分子分类鉴定技术及实践操作,旨在助力参会者全面掌握蚯蚓分类鉴定技能,诚邀各位同仁莅临交流学习。

 

九、会议注册:

1、参会回执提交:请参会代表于2025730日前打开参会报名链接https://jsj.top/f/P7OU9u或扫描以下二维码将参会回执和住宿预定提交;若有口头报告申请,请注意选择合适的分会场专题;若参加土壤动物技术培训,请提前勾选。热忱欢迎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会交流。

 

2会议收取注册费用于会议材料、场地租用、餐饮等。会议注册费统一由中国土壤学会收取,并开具会议费发票。支持微信、支付宝、银行转账、现场扫码支付、现场刷卡(包含公务卡)。会议注册费标准如下(元/人)

汇款时间

代表类型

会员

非会员

730日前

教师

1800

2000

 

学生

1300

1500

730日后

教师

2100

2300

 

学生

1600

1800

中国土壤学会会员代表享受注册优惠政策(缴费时需出具中国土壤学会会员证,会员注册网址http://sssc.scimall.org.cn/member/login.php)。缴费时请务必备注,如“2025土壤生态+参会代表姓名”。联系人:王小平025-86881930


3缴费方式一:银行转账。

开户名:中国土壤学会

 号:4301010809001064640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南京分行成贤街支行

 号:1023 0100 0190

联系电话:025-86881930


4、缴费方式二:扫码转账。

 


5、缴费方式三:报到现场缴费。

报到当天在现场刷卡或扫码支付。


6开票信息提交:

开具会议注册费发票请扫描会议手册(参会时发放)中的二维码后提交信息。


7、公司或企业有意参展,请联系邢小宝(会务公司):13805590037未经会议主办方同意,任何企业和参会代表不得利用会议进行相关产品宣传。

 

十、日程安排:

814日(周四)  全天报到

815日(周五)  上午开幕式+特邀报告,下午大会+分会场报告,晚上研究生论坛

816日(周六)  上午分会场报告、下午离会或参加土壤动物分析技术培训(上)

817日(周日)  上午土壤动物分析技术培训(下)

 

十一、联系人:

1兰州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  程赛赛(注册回执、李贵鑫会务、食宿)、陈小云(会场)

电话:18994091737(程赛赛);18109421557(李贵鑫);13770926123(陈小云)

E-mailchengss@lzu.edu.cnliguixin@lzu.edu.cnxychen@ njau.edu.cn


2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李建刚(专业委员会)

址:南京市江宁区创优路298号(邮编:211135

话:15850594251E-mailjgli@issas.ac.cn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态专业委员会

202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