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025-86881000
邮箱:sssc@issas.ac.cn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麒麟街道创优路298号
12月5日,全球迎来了第十一个世界土壤日,今年的主题为“促进土壤养护:测量、监测、管理”。土壤是自然的承载者,对人类福祉有着重要贡献。随着全球目光聚焦于世界土壤日,中国各地纷纷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土壤科普活动,以提升公众对土壤健康与保护的认识,共同绘制土壤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
围绕世界土壤日的主题,通过举办主题讲座、展示海报展览、组织趣味活动、出版书籍、发表科普文章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形式,在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及报社等多个领域广泛开展了土壤科普宣传活动。扩大土壤科普知识的普及,加强土壤保护的宣传力度,有效激发社会各界对土壤保护问题的关注与参与热情。同时,也向广大公众发出了积极参与土壤保护行动的呼吁,鼓励大家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共同努力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土壤资源。
在广州,一场以“促进土壤养护——测量、监测、管理”为主题的讲座在广东省土壤科学博物馆拉开帷幕。讲座上第15届中国土壤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能场博士开展世界土壤日专题科普演讲,促进现场的热烈交流。广东杰士科技于江门举办“善耕大会”暨可持续发展未来农业论坛,邀请专家教授为各行各业人员讲解保护土壤的知识。
与此同时,在江苏南京,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生会开展了两项世界土壤日趣味活动(1)“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根据土壤与农作物的关系分类对应的乒乓球;(2)“土壤飞花令”:以“土”“田”“地”“耕”“粮”等关键词为令开展诗词格言谚语接龙活动。通过别开生面的趣味互动,将科学与文化巧妙融合,激发了全所师生对土壤保护的关注与参与热情,也为土壤科学知识的传播注入了全新活力。
此外,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联合报社、出版社、粮食企业、展览馆等开展世界土壤日系列宣传报道活动。科普中国报道的杨顺华老师的科普文章《世界土壤日|揭秘健康土壤的“奇妙配方”》;朱永官院士、陈正、陈能场、杨顺华老师等为主要作者出版发售土壤科普书籍《鲜活的土壤》。通过科普文章、书籍让公众们进一步认识土壤的重要性、树立保护土壤的意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通过安徽日报科普文章《【江淮科普】土壤是如何形成的?》及《沃土之上,永续农耕》从土壤的成因、类型、特性说起,延伸至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与保护,层层递进,让公众更加深入了解土壤资源和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同一时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青海大学,还有江西省土壤科学技术学会联合江西农业大学绿源协会围绕世界土壤日主题在教室、食堂、宿舍区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并通过世界土壤日主题海报展览、横幅、网站、公众号宣传世界土壤日,推动土壤科普工作,激发社会各界对土壤保护的关注与参与热情,呼吁广大公众积极参与到土壤保护的行动中来。福建永前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走进锦尚镇锦里小学,为师生们带来一场生动有趣的土壤知识讲座。
此外,天津、贵州、甘肃等地也通过线上直播、线下讲座、科普展览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土壤知识,传递土壤保护的重要性。这些科普活动不仅增强了公众对土壤资源的认识,更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土壤保护的热情。土壤作为地球上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其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举办此类科普活动,中国正努力构建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土壤保护的良好氛围。